高考专栏

更多>>高考金榜

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平台管理平台

进美国名校的意义是什么?精英教育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6 21:10:25   浏览次数:360次

分享:


在美国,顶级名校是和上层阶级深度捆绑的。

为什么上层阶级的父母都在把子女送往顶级名校?
这里面蕴含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纽约时报》曾做过一组调查,90%来自顶层1%的孩子就读于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且私立学校多于公立学校,去向大量地集中在US News排名前50的美国顶级名校。

(顶层1%是美国上层阶级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意味着收入超过$630,000的家庭。)
这些来此1%顶层家庭的孩子,所就读的私立学校,以纽约大学(NYU)、南加州大学(USC)为首,其次是声名显赫的常青藤盟校和其他老牌私立名校。

所就读的公立学校,以有着“公立常青藤”美誉的科罗拉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为首,其次是印第安纳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州系等同样享有盛誉的学校。

来自顶层0.1%的孩子,90%都进了私立或者公立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且大约每10名中,就有4名进入常青藤盟校或精英学校,比例40%。

这一比例,和最底层里受过任何大学教育的孩子比例差不多。
其实,在美国,顶级名校就是上层阶级的代表。

这些社会资源其实大部分都是被社会顶层10%的家庭所占据,其目的也无非是让孩子保持住自己的社会阶层地位,因为这些名校的价值是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

另一个扎心的事实是:

美国名校的录取,仅仅是在前门公开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后门的竞争,更是财力的大比拼。

校友的子弟会增加录取的机会,父母如果愿意大手笔捐款,子女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在高中成绩平平,依靠自己老爸给哈佛大学250万美元的捐赠获得了录取藤校的机会,是典型的堂而皇之“走后门”。

拿到名校的文凭,就意味着孩子有更多机会跻身于社会的中上层。

而名校的竞争激烈并没有让无家世背景却有潜力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登龙门”,实现阶层的跨越,反而强化了阶层固化。

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后门,永远对富豪是敞开的。

美国的常春藤盟校的录取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一方面要把别的族群排除在外,一方面又要把其他族群的精英挑进来更新自己族群的血液。

其实,不光是教育,在婚配方面,美国也是按照“阶级”来的。

美国的选择性婚配现象是男女结合对象日益来自相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尤其是“同等学历”。

几年前,布鲁金斯研究院和《经济学家》周刊都曾经专门研究和介绍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彼此娶嫁的上升趋势”,而大学毕业生尤其名牌大学毕业生与低教育配偶结为连理的情况日益稀少。

一个通俗的例子,是几十年前美国医生娶护士相当普遍,而今天更常见的是同时挂牌的医生夫妇。


也就是说,在美国社会:

一个孩子能否进入顶级名校,不仅直接决定了他将来的工作、收入、就业可能性,财富地位,甚至还决定了他将来配偶的水平。

难怪世界各地的顶层都在挤破脑袋把子女送到美国的顶级名校里,能进入美国这些顶级名校的孩子,都是非富即贵,要么就是真的非常聪明。

这也是父母给他们铺了一张庞大的人脉网络,毕业后这些学生的同学,也都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美国名校,跨一步进去,就是将来的顶级阶层;差一步没进去,将来再想跻身到美国上层,就很难了。

美国教育是分层的,贫富家庭的孩子所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差异非常大。数据表明,美国家庭在孩子的上学费用上的支付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出国,尤其是送到美国,去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那么,美国精英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也都知道美国的精英教育好,但美国精英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什么?这是很多家长包括学生在追求一个更更高排名学校的时候,经常忽略掉的问题。
所有人都应该思考:我们做这么多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精英教育到底能够为孩子带去什么样的价值?

第一点,

精英教育隐含的一个意义就是:鼓励所有的学生去追求独特的自我,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并且赋予他们追梦的能力。

一个名校的平台必然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资源及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梦想不该是名校所定义的梦想,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梦想,而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独特梦想。

其实在录取过程中间大家就能看出来,为什么美国名校喜欢录取所谓“多样化”的学生。原因就是他们希望让所有人的梦想都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发光发亮。同时,名校可以让一些不同背景的人接触碰撞,取长补短之后碰擦出火花。

第二点

就是精英教育会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培独立思考的能力。

尤其是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孩子会收到非常多不一样的信息,很多声音鼓励孩子去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思考,或者走一些相对比较固定的人生轨迹。

所以精英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让孩子有能力明辨是非,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无论周围的人怎么样去说,无论所谓权威想法如何,或者大部分人想法如何,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以及鉴别是非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会孩子如何去找到支撑他们自己观点的证据,如何去优化自己的判断,如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点会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受益匪浅。

所以,名校其实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去挑战权威。

他们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去支撑自己的观点,怎么样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怎么样科学地去收集证据,最终后让更多的人去接受你的观点。

最后一点,精英教育会提升孩子适应世界的能力。

这个问题其实是多方面的,比较重要的可能就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自信。

孩子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挑战?他对自己是否足够自信?他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清楚?这些问题很重要。

另一方面就是说一个“坚韧”的品质,在英文里面叫Grit,就是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坚韧度去克服这些困难。

这个概念和现在很流行说的“逆商”非常接近。你应该在经历精英教育之后拥有这样的一个品质。

精英教育其实也是很多学生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所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课程”。在进入社会或者融入世界之前,精英教育会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和坚韧度,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他们走出校园之后,他们依然能够用这种自信、坚韧、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特的方式让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能够发光发亮,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这可能就是精英教育比较完整的一个意义……


从幼儿园到研究所,深度解读美国教育制度

01-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整个美国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在做什么?

2005年,中美几位已被顶尖大学录取的高中学生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同台竞技,无论从分析复杂事务还是具体方案设计上,美国学生的表现完胜中国学生。

于是,逐渐地,不管出过国还是没有出过国,中国人似乎有了一个共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有很大不同。

但是,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多大不同?

众说纷纭。

有人说,美国一个班的学生很少,便于教师组织讨论;

有人说,美国教室硬件设施好,教学效率高;

有人说,美国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这些说法似乎都没有解答中美教育差异的疑问,总有隔靴搔痒之嫌,没有触摸到深处的脉络、没有说到本质。

2011年和2015年,有学者两次去美国访学,期间通过对当地小学、中学、大学本科课堂、研究生课堂的观摩、体会,逐渐得出一个结论:

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整个美国教育体系,是在以体系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也被称作批判性思维,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这种能力是审视某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审视这个思考过程有多缜密、多系统。

下图展示了美国小学教材到大学教材对Critical thinking的强调和重视。


02-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思辨能力

在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开始分阶段给孩子们讲授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培养孩子们的初步思辨能力。

在幼儿园、一二年级阶段主要讲授基本元素;三四年级阶段教会初步运用;五六年级阶段讲授全面运用,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举的例子也更抽象。

03-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辨能力及分析方法

到了初中和高中,开始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并传授初步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历史课上:

(1)教学生自行编制历史年表,而不是做好历史年表让学生记忆背诵;

(2)区分史料的来源,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了解两者的可信程度差异;

(3)对一手资料,用“5W法”进行分析:

谁(Who)提供了这一史料?

为什么(Why)要提供这一史料(也就是其目的和受众是什么)?

这一史料说了什么内容(What)?

这一史料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Where)?

这一史实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

(4)教学生理解史实的起因和后果,帮助学生领会在未来如何策划,以促进或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样是真正追求“以史为鉴“,甚至在未来”左右历史“);

(5)教学生如何预测事件后果、如何对比不同史实、以及如何推导并得出结论。

整个中学阶段(初中和高中),学校会重点打造学生们的读书、写论文和思考的方法,为大学阶段乃至工作生涯打好了比较扎实的思维方法论基础。


04-大学阶段开始注重大量的知识输入与思辨训练

中学阶段为学生奠定了思维方法论基础,到了大学课堂上,教师开始注重知识的大量输入(包括专业知识和通识等),并要求学生运用中学时期习得的思辨分析方法来学习。

高强度的知识输入、思辨方法的应用给大学生们打下广博的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

05-研究生阶段训练学生深度耕耘专业领域

最后,在研究生课堂上,学生们在教授的带领下,才真正开始了思辨能力的综合运用和专业领域的深度耕耘。

这个阶段,课堂人数明显减少,学生们运用在大学得到进一步训练的思辨技能及分析方法,结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精耕细作。

06-思维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而思辨教育是思维教育的核心。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思维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而思辨教育却是思维教育的核心。

相较于中国传统化的“普世”和“分数”教育,思辨教育会成为目前传统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精英教育面对世界不确定环境下最有力的武器。

看到这里,或许你就懂了,为什么有点家底的中国父母,都在想方设法拿绿卡、送孩子出国接受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育,永远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式。

孩子日后能到达什么样的阶层,往往在他跨进什么样的大学校门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

一所好学校的影响伴随孩子的一生,这绝不是多少金钱可以衡量的。

-END-

来源:美移移民官网
 
QQ在线咨询
招生咨询电话
13017007171
400-0856-099
投诉及应急电话
1898504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