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栏

更多>>高考金榜

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平台管理平台

教育专家:把教育推向深渊的黑手

发布时间:2023/3/30 15:01:07   浏览次数:260次

分享:



蕴火

原创

2023-3-26 20:08 · 来自河北

孩子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以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绕不开的人是老师,而现在,总绕不开的是各种各样的教育专家,老师的威信力反而大打折扣。我因为职业关系,不得不听各种教育专家的培训和讲座,对他们的绝大多数人深恶痛绝,我发现在他们身上共有的几个特点既能博取眼球,又将中国的教育推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一、精通给自己身上贴标签的门路

一个教育专家身上的头衔往往不止一个,而且这些头衔往往还具有迷惑性,你分不清这到底是官方给的头衔,还是一个民营机构给的头衔,要么是“中国xxx协会会员”,要么是“xxx机构/学校的专家顾问”,总之这些头衔名头看着挺大,但绝大多数都不是官方的,可即使是这样,依旧能够蒙蔽绝大多熟人,许多在教育界深耕过年的校长都深迷其中。

曾听一个专家的内部讲座,他给我们分享了如何给自己贴金,比如,怎样申请一个名师工作室,准备哪些材料给自己弄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哪些机构花钱买个会员,在这个机构弄一个微课或优质课一等奖……介绍了太多,我记都记不过来,对于给自己贴标签这事他们是熟门熟路,这点还真挺让人佩服!

二、臆想的教育理论

你去搜一下当年的教育理论论文,我们每年新诞生的教育理论不下百个,在教育理论的研究上,我们的教育专家领先了教育实践数十年。你只要读个七八篇教育论文,即使从没教过书,你差不多也能编出一套看起来合理的理论,再起一个具有挑唆性的口号,比如我们熟知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就可以通过一些教育公司出去讲座了。

这些诞生在办公室的理论极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家长,都没有真正深入过课堂,所以诞生于课堂的理论他们无法理解,这些诞生于办公室的空想理论能够迅速被他们理解,一旦理解了,他们就认为这是对的,转而去攻击那些在课堂深耕的老师们!

比如,北师大的楚江亭教授就曾批判过,说师范大学不教老师们教材,老师们都是看一课上一课,从来没有把教材吃透过。首先,即使是十大的学生学初高中教材是否合适暂且不论,你怎么知道初高中的老师都是看一课上一课的?好像照着教材读的多数都是大学老师吧!其次,你知不知道每个学期学校市教研所都会组织新教材的解读培训?中小学教师关于教材和课标的培训一学期要进行多少场你知道吗?另外,老师不照着教材上课,学生能理解吗?与其说教材是老师的教学工具,更不如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如果老师把教材揉合之后去讲,学生能理解吗?有多少学生具备理解的能力呢?

想来这个教授都没进入过中学课堂,对中小学存在的问题都不了解,仅凭自己的空想,臆造出一个问题,然后就无端攻击勤恳工作的老师们,实在可恨!

三、把艰难的教育过程说成简单的童话故事

改变一个孩子是十分困难的,最少也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三年都没能改变一个孩子!

通过教育改变一个孩子,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和他斗智斗勇,反复交锋,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且往往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取得的这个效果,更不知道自己因为具体做的哪件事让他有了转变,而这样一个复杂、漫长且缓慢的过程,在一些教育专家口中却变得轻而易举了,好像你做一个特定的事,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他就会改变,把一个老师付出的几个月的汗水和智慧说成一件轻巧且简单的故事,这是对老师劳动最大的侮辱!

比如,我曾教过一个男生,家庭条件很好,从高二分班后才来到我们班,成绩差、无纪律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每节课必迟到,总是在上课铃响后差不多两三分钟才到教室,上自习课随意走动,一查到就说:我接水,你要是说上课不许接水,他就会说:我渴了,难道不让喝水吗?上课随意上厕所,理由:我尿急,肚子疼,难道不让上厕所吗?……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严重的,上课玩手机、早恋、看小说……

为了教育他,我曾无数次在非上班时间去专门查他,也曾数次就他的违纪理由在课堂上和他辩论,与他的家长沟通等等,整个高二一年没有一天不头疼的,就像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将近一年,直到高二快结束的那个月,我才突然发现他违纪少了,有的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群里通报他,甚至不交作业的名单里也没有他了,老师们对他课上的表现也有了赞赏的话语,但你要问我做了什么?他是什么时候改变的?我还真说不上来,因为做的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做的哪件具体的事改变了他哪个具体的毛病!

学生的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就像一个小孩子长大一样,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你能说出他是在哪天由90厘米长到91.1厘米的吗?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教育专家讲他曾经通过做什么事,改变了一个孩子什么缺点的时候,就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假的,这是一个幼稚的童话故事,就像王子的一个吻可以唤醒沉睡的公主一样!

四、把复杂的教学活动想象成独立的单一劳动

在许多专家眼中,甚至校长眼中,教学很简单,就备、讲、批、复、考五个字,的确,单论教学就这五件事,可这就像相声的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一样,每一件事都是一件繁复的劳动,而且这五件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比如,讲课要留作业,留了作业就要批阅,批阅了就要讲,可是这个过程建立在学生完美配合的基础上,高中最少六个学科,高一刚开始九个学科,老师和学生们就像是一个机器,可是涉及到这么多人,这么多学科,中间有一个环节因为特殊情况完成不了,那这个链条就要重新调整,最常见的是学生作业完成不了,这种事很常见,早读50分钟背《将进酒》背不下来的大有人在!

这些专家、校长们把教学过程想象的太美好了,好像你讲了,学生就懂,作业就能做完,老师就有足够的时间批阅完,请问,你们谁给老师和学生们这些时间了?你看一下高中的课表,满满当当都是课,再看一下考试的进度表,老师们每节课都是满堂灌,也只能在考试前夕勉强讲到进度,所谓的复习很多时候都是一句空话。

再比如,都说考试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就高中这三年知识,两年学完的节奏,谁给补缺的时间了,通过三月份月考我发现学生们知识上一些漏洞,可我有时间补吗?我要是花时间补了,四月份考试进度恐怕都赶不上!

把有机整合而又复杂的教学活动分立化,就好像原来吉利汽车的董事长李书福早期说的:汽车不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吗?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想要单独只做某一样事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把几样事整合起来是非常苦难的!看起来这些专家好像很专业的样子,其实他们只是截取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段,并且加以美化而已,毫无实际意义!

五、把灵活的教育过程程序化

我们都知道对待不同的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可是你去听这些专家的讲座,他们总在推崇一种单一的教学流程,这一点恰恰戳中了某些校长的痛点,他们就想一劳永逸,什么事都按制度办就行了,别给他惹麻烦!

可是教育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艺术性的,不同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是能体现一定的公平性,但是有时却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会让学生把他接受的惩罚当作违纪应该付出的成本,而学校又不敢进行很严厉的惩罚,最后反而助长了学生的违纪现象。

比如,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我们学校就规定回家反省三天,写一份检查就能返校,并且要求班主任们严格执行,谁要不按这个执行,就扣班主任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班里带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我问班长为什么会这样,你们不害怕吗?他告诉我,回家反省三天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处罚,有的人本身就不想学习了,回家反省就当休息了。

这我才意识到,处理学生违纪不是说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就是对的,因为学校的这项制度有可能本身就不对,处理的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触碰了自己的底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底线,有的害怕家人陪读,有的害怕背诵,有的害怕表演才艺……在之后的管理中,我都是这个学生怕什么,我就让他干什么,当然这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不然正中他的下怀就不好了,在之后的管理中违纪现象明显缓解了不少,这项工作其实特别费脑筋,因为有的学生今年怕当着全班的面唱歌,可你罚他每天中午必须给大家唱五分钟歌,一个星期后他就不怕了,那他下次再违纪,你还得琢磨别的招。

我觉得我们的管理应该以教育为主,但是一旦当我们的工作程序化后,教育的意味就降低了,反而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比如,有个专家曾经向我们学校提议,要把每个班级的问题学生集中起来,每一周给他们讲一次课,包括心理、励志等等,听起来好像不错,让学校集中管理他们,给班主任减轻了不少负担,可实际呢?谁来讲?讲什么?讲来讲去还是老套的心灵鸡汤,学生们十分反感,而且这种活动还带有歧视意味,学生们意见很大,反而加重了班主任负担,我们曾几次向校长提议取消这个活动,但是校长不听,说专家的建议这么好,你们肯定没有落实好,学校想法设法减轻你们的负担,你们反而不领情,还给学校找麻烦!

学校工作的程序化,让我们的学校变成了一个机械的工作车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零部件,如果能够顺畅无阻的运行当然效果可以,但我们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即使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若学校都没有了人情味,那我们培养出来的还是人吗?

希望这写教育专家能走入课堂,真的去发现、解决一线的教学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学校,少提理论,多讲方法,实践
出真知,臆想只会荼毒!

 
QQ在线咨询
招生咨询电话
13017007171
400-0856-099
投诉及应急电话
18985046417